古代婚姻制度
2024-09-25 22:53:41
鲁迅《伤逝》中子君和涓生的命运抉择
《伤逝》是作者笔下为数不多的一篇爱情作品,在这部作品中,与其说描写了两人的爱情故事,不如说写了二人的探索解放之路,在一开始的时候,他们有着共同的愿景,到后来人生的节点处,子君却看似是迷了路,那么涓生走的那条路就是对的吗?我觉得一切皆有可能,接下来,我就来具体谈谈子君和涓生发生的变化,以及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伤逝》中的子君结婚前有对女性解放的觉醒,子君勇敢地说出:“我是我自己的,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但是在婚后,子君迷失了,因为没有人教她,新时代女性怎样做一个妻子,一个母亲,她只能模仿母亲等旧时代女性。重复着旧有女性传统模式。
我认为这不是简单的问题,而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当别人高举解放女性的旗帜,仿佛是太阳初升时照射的光芒,温暖而光亮。但是这些人只是给女性们引导出一个思想的觉醒,并没有再具体,再切实地带领女性走出“迷雾森林”,他们并没有。子君是那个时代的缩影,从原本的思想解放的觉醒到后来的迷失,找不到自己,甚至又回归到旧传统女性模式上。
涓生婚后对子君的不满,是用对传统女性评价的标准来看待子君的,没有体会到子君的不易,也没有参与家务的意识,认为子君作为一个家庭妇女应理所应当承担一切琐碎。但是这点上我认为此时的涓生是矛盾的,一方面渴望子君给予他精神的支持,精神层面的交流,另一方面又在抱怨子君作为一个妻子的不合格,不能干。
涓生对于自己是认识不足,连自己的脆弱都无法面对,又怎么清楚自己到底在要什么呢?他在婚后最大对子君的不满是一再强调子君变得庸俗,琐碎,没有精神层面的交流。但是精神层面的交流仅限于谈人生,谈理想吗?难道一个久违的拥抱,一个温暖的微笑,一个可靠的肩膀,就不能带来心灵的慰藉吗?所以精神方面不仅仅止于高层次的空中楼阁,而在于是否带来精神方面的安慰及愉悦,都是可以称之为精神的力量支撑,所以涓生一再强调子君没有给予他精神的力量,实则是涓生自己也不确定真正要的是什么?也不了解精神层面的内涵是什么?因为过于缺乏,所以过于渴望。
两个人都是精神缺陷的人。可怕的是其中一个人鄙夷另一个人的种种,自己想摆脱另一个人所谓的“束缚”,最后结果可想而知,涓生又是自私的,自己喜欢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高雅的,面对子君的爱好是视而不见的,更甚至于是鄙夷和不屑的,涓生自身看似是精神自由的“先驱者”,实则是一个畸形的人,不完善的人,一方面否定专权,粗鄙,家长里短,生活琐屑,另一方面又在重蹈自己的覆辙。在对待他人的态度上,自己是专权的,自私的,是不容忍的。
这种徘徊是令人痛苦的,所以涓生是纠结矛盾的,自己在寻求精神自由,但是又局限于自己的精神圈。所以这是什么造成的呢?是时代背景造成的,他们都是“迷路者”,在寻求光明路途上,在经历着,演绎着、承受着、也在成长着......真正拖着涓生的衣角不能让他呼吸的不是子君,而是他自己不想要的日常生活,他还没做到应付日常生活的准备,应付庸常生活的准备。
鲁迅的笔端总是那么一针见血,用故事探讨人的生存处境和生存方式,用文学探讨人的存在。子君和涓生的鲜明形象跃然纸上,作为读者,我们往往会止于作品人物性格的表面认识,而去断定是否好坏,然后感慨一番,看似是与作者有着相同的感受,其实,不要局限于作品的人物呈现上,还要带着疑问去深入作品,挖掘“冰山下的更多风景”,这样才会感同身受,引发出心声,同时能思考出更多不一样的想法,这才是作品的意义最大化,同时可以引导读者走出自己人生的困惑处境。
子君和涓生最后的分道扬镳是必然的,因为他们一开始就在跌跌撞撞的过程中,摸索着前进,却没有找对方向,至少在我看来是不正确的,所以才会引发我们更多的思考,在当时作者所处的环境,正确的方向在哪?青年知识分子的要求解放是对的,但也不排除,走了许多弯路,子君和涓生只是当时青年知识男女的一个缩影,在勇敢无畏的一腔热血下,渐渐的走向迷茫,最后迷失在生活的点滴中......
2024-09-25 22:53:41
2024-09-25 22:51:37
2024-09-25 22:49:33
2024-09-25 22:47:30
2024-09-25 22:45:26
2024-09-25 22:43:22
2024-09-25 22:41:18
2024-09-25 22:39:15
2024-09-25 22:37:10
2024-09-25 22:35:06
2024-09-25 22:33:01
2024-09-25 22:30:56
2024-09-25 22:28:53
2024-09-25 22:26:49
2024-09-25 22:24:45
2024-09-25 22:22:42
2024-09-25 22:20:38
2024-09-25 22:18:35
2024-09-25 22:16:31
2024-09-25 22:1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