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女性觉醒:《平安谷》口碑好评,为何《娘道》却落得低分局面?
2025-01-14 15:02:01
长生树:留在记忆里的老街
每一条老街,都或多或少有着自己的故事。而街名,则往往记录了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对生活的向往,承载着历史的记忆。
禅城区长生树是一条已经消逝了的老街巷。这条以树命名的街道,曾是佛山有名的“的打”街,全街以鼓吹乐出租服务为主业,其街名也由此而起,意喻长生,寄托人们对永生最单纯的愿望。
这里,也孕育了广东粤曲界的人才,堪称广东粤曲的发祥地。
然而,随着祖庙东华里片区改造升级,这条曾经的“的打”街已面目全非,那棵得以命街名的大树也不见踪影,有关它的点点滴滴,只能留在人们的记忆深处。
长生树一带航拍图。
一条消逝的老街
西方万圣节前夕,禅城区岭南天地的街道上,魔鬼、南瓜装饰随处可见,星巴克、哈根达斯、Cheris 法度甜品店等国际化的店铺里,吸引着一批批年轻的游客。
也有从港澳回来的乡亲,在元吉黄公祠里听悠悠粤曲,在文会里嫁娶屋回忆佛山传统婚嫁习俗,在简氏别墅追忆旧时岁月……
现在的岭南天地,历史与时尚在这里交汇,整齐时尚的别墅建筑、游人如织的商贸街上,点缀着几间青砖房,满洲窗、趟栊门的装饰,给人一种时代的穿越感。
这里曾经是佛山最繁盛的地方之一。众多历史街道,就像一本书,记载着曾经的故事。只是,在旧城改造的进程中,一些历史街巷最终淹没在历史的车轮里。
长生树就是这其中被淹没的一条老街巷。
佛山民俗学者余婉韶说,长生树曾是佛山有名的“的打”街,全街以鼓吹乐出租服务为主业,包括八音锣鼓、吹打乐、饰童、红白二事的花轿,青衣轿以及袍帐、碗筷用具等物的租赁等。长生树的街名也由此而起:喜事长生丧事也以长生命名,人死再复生之意。
时光流逝,生活方式与习俗也在悄然改变。如今,八音锣鼓、红白二事的花轿、青衣轿等早已远离了我们,吹拉演唱的喜庆,也只能从各种庆典活动中去感受。而这条街,也在推陈出新中,消逝在尘埃里。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们试图找到熟悉这条街的街坊,向他询问曾经长生树的模样,但一路问来,竟毫无收获。
从定位地图上,我们分明看到有“长生树广场”的标识,就在现在的元吉黄公祠不远处。但走过去,却只见一个带有喷水池的休闲地,被周围各种食肆包围着,其中一座高耸的青砖房上,爬满了常青藤。
如今的长生树广场,是人们的休闲地。
沿着幽静的青石板路,我们希望能找到有关长生树的点滴,然而,寻遍这里所有街巷,并没有找到一棵足以命名一条街的大树,迎面而来的,却是各种为迎接万圣节而准备的魔鬼装扮,很是瘆人。我们只好转入福贤路,从另外一个入口走进岭南天地,却在不经意间发现,入口处的地图指引上,分明写着“长生树”几个大字。
然而,纵然找到了这几个字,但关于这条街的位置、走向、原来的面貌等更多信息,早已消逝。仅有的这几个字,只默默地提醒着后人,这里曾有一段令人难忘的故事。
以树命名意喻永生
“天一生水,人同自然,肾为北极之枢,精食万化,滋养百骸,赖以永年而长生不老。”无论是秦始皇寻仙药,还是汉武帝修承露盘,抑或是葛洪炼丹,自古以来,人们对长生不老的追求不断。
长生树,就寄托了佛山人对长生不老,长生久视的期盼与愿望。
传说,长生树街口曾种有一棵老榕树,因此人们就以树命名,称街为树。不过,在佛山设计师崔国贤的印象中,长生树的确是以树命名的街,但街口的树不是大榕树,而是紫荆树。崔国贤曾住在隔塘大街(现在岭南天地别墅区),儿时经常到长生树一带玩耍,对这里充满记忆。“福贤路蕺园对面,就是长生树的入口,入街则要下两三级台阶。街口有一间很大的祠堂,面北背南,很是特别。”崔国贤回忆道,“那棵树少说也有几百年历史了,很粗大,根深叶茂,树下经常聚集很多街坊,因为大树旁边有一口水井。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协天里、文会里、长生树的街坊们都来这里打水。”
凭借记忆以及上世纪60年代佛山的地图,崔国贤还为我们画了一张长生树的位置简图。从中可以看到,长生树东出福贤路,南可到白金街,西边可以到新中巷、协天里、文会里,北面可到人民路、教善坊,也可以转到潘巷,出福贤路。
长生树位置图。/崔国贤绘图
崔国贤的记忆与佛山乡亲崔力的大致相同。崔力移居澳大利亚已6年,1954~1984年,他曾在长生树生活了足足30年,从4岁到34岁,正是最多故事的时候。
他回忆道,长生树在不同时期有过不同的范围,最后是在福贤路中段从西偏南方向进入,到人民路北向出,沿街先后与长泰里、白金街、九巷(新中巷)、协天里、文会里、潘巷、教善坊相交(长泰里和九巷自文革起归入了长生树,当时长生树更名为创新大街)。沿途多90度弯,整个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总长300米左右。
福贤路蕺园对面,就是长生树的入口,但老街已经不复存在。
从报纸上看到征集有关长生树的故事时,崔力向本报发来了自己有关长生树的回忆文章。他说,“长生树”为什么叫“长生”,跟它的特色有关。
做红白事生意的都集中在这里,有仪仗铺和尼姑屋,旁边的文会里还有嫁娶屋,成行成市一条龙服务。可能是白事比红事在仪式上更讲究,因而白事的仪仗也更丰富,于是起名叫做“长生”。而佛山人还特别把“长生树”说成“长生史”,意喻长生不老。
在传统婚礼中,唢呐吹奏营造喜庆感。
到崔力他们家搬去长生树的时候,这种特色已减退了不少。“我家的正对门就是一家花轿铺,但生意很少,昏暗的厅堂边上摆着两顶轿子,结着细细的蜘蛛网。花轿铺的户主五十多岁,姓何,中等身材,黝黑粗壮,子女众多,大家都叫他十叔。”崔力回忆道:“我只看到过两三次出仪仗,最后也是最具规模的一次,是红事,四抬轿子排在门前的街上等待出发。还差一个轿夫没请到,十叔提着唢呐从屋子里出来,走到轿子跟前就要自己抬。”尽管众人劝阻,但十叔仍毅然抬起,似乎在用行动,向一个行将没落的时代说不。
粤曲的发祥地
作为佛山本土知名作家、艺术家,任流的创作多以佛山的风俗民情、历史先贤等为题材。
去年,由任流编剧的大型话剧《少年冼星海》开排并演出,讲述了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与长生树少年八音班的一段往事,也因此牵出了一段长生树与粤曲的因缘故事。
任流回忆,小时候母亲经常带他去祖庙。当时从他家到祖庙,长生树是必经之路。“每每走到长生树街口,我就会被锣鼓声所吸引。”任流说,经过八音班的店铺,他都会格外留神,“经常看到师傅教徒弟吹唢呐的情景,通常是徒弟吹了几声,就被师傅叫停,说这说那之后,夺过徒弟手中的唢呐示范一番,再让徒弟吹奏……”
据记载,“八音班”原是戏曲声腔,始于陕西的秦腔,在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传入佛山。至清代,佛山成为八音班的基地。乾隆《佛山忠义乡志》载:“锣鼓柜始于康熙年间。”
鼎盛时期,佛山的八音班有30多个,大都设在长生树及其附近的马廊、文会里、百米街、潘巷。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佛山的八音班有凤和群、凤来升、凤和鸣、顺天乐、大富贵、振玉华、周万年、亦乐生等26班,在协天里还有乐行会馆。
1935年,香港举行英皇银禧大典巡游,广东有八队锣鼓柜应邀赴会,佛山派出一队58人的队伍出席,用鲜花装饰锣鼓柜,乐师利叙林一人同时吹奏四只小唢呐,观者反响强烈。
而佛山的一个个八音班,就像一所所音乐学校,培育出一批批粤乐人才,并向戏班输送乐师。著名粤乐演奏家梁秋就是长生树八音班培养出来的,他14岁起先后在大民国、大舞台、钧天乐、新春秋、孔雀屏、太平、少凤、凤凰等剧团任“上手”(喉管、短筒、唢呐演奏员),与马师曾、薛觉先等粤剧大佬合作。
当年,粤剧艺人有句口头禅:“无论哪个省港大班,都有佛山人玩音乐。”可见佛山八音班在粤曲界影响力。因此也有人称“八音班”为粤曲的起源。
从潘巷口向左看,长生树右转即是文会里。/崔力供图
其中,凤和群、凤来升、凤和鸣、亦乐生等比较有名气、演奏水平比较高的八音班都设在长生树,因此在佛山人心中,长生树是八音之所,也被称为八音街。因此,任流认为,佛山长生树及其周边一带聚集八音班的地方,堪称广东粤曲的发祥地。
文/佛山日报记者黎红玲
图/佛山日报记者张嘉颖(除署名外)
2025-01-14 15:02:01
2025-01-14 14:59:45
2025-01-14 14:57:30
2025-01-14 14:55:15
2025-01-14 14:53:00
2025-01-14 14:50:45
2025-01-14 14:48:30
2025-01-14 14:46:15
2025-01-14 14:44:00
2025-01-14 14:41:45
2025-01-14 14:39:30
2025-01-14 14:37:15
2025-01-14 14:34:59
2025-01-14 14:32:43
2025-01-14 07:40:44
2025-01-14 07:38:28
2025-01-14 07:36:12
2025-01-14 07:33:57
2025-01-14 07:31:41
2025-01-14 07:2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