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第一条铁路是什么?基建狂魔的艰辛成长史让你读懂中国铁路
2025-01-14 14:37:15
聊聊Gai的兰花草:动人的不是“壮志”,而是“不言愁”里的倔强
《我是唱作人2》第四期,Gai 的这首《兰花草》的歌词打动我内心了,忍不住放下手头的事情要来记录一下感想。
从结论上说,我最喜欢的不是这首歌里的 ”少年壮志“,而是这首歌里的 ”不言之愁“,以及 ”不言“ 之中透出来的倔强和坚持。这种倔强和坚持深深地唤起了我心中的共鸣。
然而歌的演绎略有偏差,以至于歌声和表演并没有足够打动我。这也是我想写文来讨论的原因。
首先要夸 Gai 真是演艺圈罕见的(现代)中国诗人。他作为 ”诗人“,并非体现在原创诗句的能力上,他主要是对古人佳句的融会和调整——我称 Gai 为 ”诗人“,主要是他有上佳的 ”诗兴“,把握得到文言诗词的文本审美和精神审美,这一点在当代不重视文化素质的演艺圈已经极其罕见了。
更重要的是,Gai 能把这种 ”诗兴“ 用上好的音乐 ”咏叹“ 出来。农业时代的作诗到落笔为止,而工业时代的诗不仅是多媒体(视觉、听觉)的,也是融合多种表演元素的,从歌声、配乐、舞美、表演甚至一直到穿着打扮。因为 ”诗兴“ 已经进化到 ”个性“,在人类高度物化、客体化的现代,年轻人需要各种各样的 ”个性“ 来感知到自己的主体存在。
《兰花草》这首歌最打动我的是歌词,但这里并非指刚夸讲过的 ”诗兴“,或者词的 ”文本审美“。而是指歌词所讲的故事和心境。
当 Gai 当年决定离开好兄弟,只身找寻出路时,他凭什么?"家中无富贵,口袋无财宝",唯一的东西就是他口袋里的 “兰花草”。他唯一的希望也是用 “兰花草” 换 “锦服”。
Gai 用 ”兰花草“ 隐喻人的才华,算是抓到了胡适当年作诗的立意。当然胡适是以教师的身份看的,兰花隐喻民间的人才,于山野中随处可见,但精心挑选培养之后,可以 ”期待春花开,能将夙愿偿;满庭花簇簇,添得许多香“。
而 Gai 则是拿兰花比自己,而且是一朵无人发掘、没有精心呵护的野花(”寒风终刺骨“),仍然怀着雄心壮志(”博得明月出,用兰花换锦服“)。
然而这也不是我喜欢歌词的地方。试着回到 Gai 当年出走的时候,问他一句,你凭什么认定自己 ”博得明月初,用兰花换锦服“ 呢?
其实他除了一腔热血之外,什么保证都没有。他在做一个非常冒险、冲动的事情,在旁人看来,是极为不明智的。
走的那天飘起了小雨,为了赶路我选择早起。山间里飘起了雾……
我看过所有郁郁不得志的人在下决心 ”出发“,奔向远方时,都跟人说是 ”为了赶路选择早起“。其实,有的是思绪万千无法安眠,有的是越拖得久怕自己越心虚、怕心中的勇气松懈掉。
歌词中的 Gai 在小雨和雾中早早地离开,给我最直观的感受,是身上凉凉的。这时 Gai 唱到:
一路上有花香和鸟语,带着兄弟给我的好 beat
看我用 808 打底,再把裤子挎起
背上是山城烙印
嗯,一副很乐观,很有闯劲的感觉,还是年轻时 Gai 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就像是他在送别的伙伴面前展示自己的自信
下山去,下山去
林间小道做标记
用心听,用力取
挥手告别好兄弟
然后终于到了与伙伴告别的时候了。挥别了兄弟之后,歌词里的 Gai 又开始独白了,唱出自己的雄心壮志。
宝骏踏断命里刺
胭脂洒满暮光谷
他日若遂凌云志
敢笑黄巢不丈夫
这一段的音律非常贴切,都是前一句高,后一句平。歌词稍显拼凑,大而无当,但放在故事里反而很合适。因为在故事里,这是当年的 Gai 对自己人生的理想,有年轻人的青涩、大而无当都是很真实的。
接下来没有兄弟在身边,Gai 唱出了第二段
冲动了我,耽误了我
一扇门关闭了拴上了锁
钢做绞索,你关不到我
一把火点燃了干柴草垛
这是在回想出走的动机。比起他在兄弟们面前表露的自信满满,这一段更还原真实的动机。之前他走的那条路,因为某些 “缘故”(感兴趣的可以去了解下 Gai 当年的历史)关闭了,激发了 Gai 的愤怒,也让他不甘忍受不公、不甘对人认输,才有奋发图强的冲动出走。
青莲居士点了我的脑壳
我跟他说没得东西好学
生老病死不再需要草药
七情六欲赐给我的宝座
“青莲居士” 和之前 “路过诗仙的墓” 对应,反应了故事中的 Gai 内心中的争论。以 “青莲居士” 为名,他心中有一种声音在质疑他不够理智的抉择,但他毅然表示要服从自己的内心冲动,而且不计代价(“不再需要草药”,颇有听天由命的感觉)。
除非黑白亲自唤
秦广自来勾
九灵归于兰花草
一命丧冥幽
这一段就奇怪了,黑白(无常)、秦广(王)、冥幽——Gai 之前对伙伴们说的是自信,对 “青莲居士” 说出的是自负。刚刚还是盛气凌人,怎么一转念提到的全部都是 “死” 呢?
其实,这才是故事里出走的 Gai 最真实的心境。虽然他凭着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冲动出走,但没有任何理性的证据可以确保他的未来。他踏入了一条风险极高的羊肠小路,而且很可能和无数怀才不遇的年轻人一样,直到走到悬崖边,才发现自己这条路是绝路。
而 Gai 如此心高气傲,他不愿忍受一些东西才负气出走,又向朋友和敌人们都夸下了海口;但他并不是盲目的自信,而是内心深处看清楚了走到绝路的可能性,只是这样的他无法为失败而妥协,因此他心中反反复复想到了 “死”。
于是,在终于 “下山去” 的那段路上,Gai 挥别了兄弟,心里虽然是热的,但身体被清晨的雾和雨打得凉凉的,在唱黑白、秦广和幽冥。
这时副歌又重复了一轮,心中的隐忧先放到了一边,开始抬头往前看继续赶路了。歌曲结束,这段故事也到此为止。
所以用我的话说,Gai 《兰花草》最打动我的地方,是那种 “胸怀壮志,如履薄冰” 的心境。他把心中对失败的隐忧全部压抑起来,可能眼睛里也因为克制而有一点湿润,但在送别的朋友面前表现的是满脸的骄傲、自信甚至自负。这就是 “倔强”。
《兰花草》这首歌最打动我的不是中国风,不是诗兴的审美,不是年轻人的壮志凌云,而是落魄者心中的倔强。我自己的一生都反复陷入一个又一个艰难的困境中,每一次都是如履薄冰地爬出来。这首歌里的故事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
尽管歌词里颇有 “履霜,坚冰至” 的味道,但演唱者 Gai 现在的成绩是它很好的注脚。那条被旁人看作冒险的道路,Gai 最终成功了。尽管用 Gai 的视角,这种成功是以金钱名誉的成绩来界定的,但他的奋斗过程里仍然有 “君子自强不息” 的正能量。这首歌虽然为过去的 Gai 而写,但的确只能现在的 Gai 来唱。
然而,Gai 在这一期里的演绎,我觉得不够好。歌词本能够打动我,但表演并没有让我感受到应有的感动。
舞台上的表演,很帅气,很中国风,很有 Gai 的 Logo;但当旁边有乐队和专门和声的人协助歌手时,让我看不到那份一个人赶路 “孤独感”,从歌词里读到的心境和舞台上的表演是疏离的。
很显然,《唱作人2》舞台上的 Gai 已经功成名就,与其他选手谈笑风生,一派轻松,连胜负都没有看得那么重了。此刻的他想的主要是这一期可能出现的戏剧效果——上位区中位区的轮换——而不是当初 “我从山中来” 时如临深渊的感觉。
这首 Real talk 的歌没有特别 real 地 talk 出来。当然,即便如此,它也不应该输给另一首很套路、很一般的歌,那是另一回事了。
最后聊点文艺审美的话题。好的文艺作品,文本的审美非常重要,文本不够好就会淹没在无数竞品中。但它之所以能打动人、值得流传,还是因为“兴”,因为创作动机背后的故事。
第一次看电影《Coco》(寻梦环游记),听到 明星演唱《Remember me》那首歌时,我就差不多猜出了全部的剧情。因为明星把那首歌唱得慷慨豪迈,而歌词里却讲的是理想主义者的 “伤别离”,而且在歌词里 “离开” 和 “死亡” 是互文的。由此出发,剧情的走向都可以符合逻辑地推理出来。
第一次听黄莺演唱《十送红军》时,我也觉得惊艳;但和原唱一比差距就很大了。《十送红军》看起来是一首很柔美的歌,像情歌一样;但背后的情感却是担忧、不舍、悲怆、和壮烈的。反而电视剧《十送红军》明白了这首歌的道理。
说唱歌手的创作讲究 Real,必须有足够的生活经历打底,在经历里拥有足够强烈的情绪催生创作动机。Gai 的人生让他创作出很多好作品,他的故事在中文说唱这个主要由偶像、富家子弟、暴发户统治的文艺领域里,还是很有魅力的。
等他哪天有实力了,可以考虑学习 Eminem,用一部优秀的传记电影为自己最好的作品来做注脚,把作品里的情感诠释得淋漓尽致,我觉得这才是当代商品类歌手有可能在文艺创作上达到的个人最高成就。果真有此一日,希望走到那一步时候的 Gai, 对金钱和名誉能够真的看得懂了。
2025-01-14 14:37:15
2025-01-14 14:34:59
2025-01-14 14:32:43
2025-01-14 07:40:44
2025-01-14 07:38:28
2025-01-14 07:36:12
2025-01-14 07:33:57
2025-01-14 07:31:41
2025-01-14 07:29:26
2025-01-14 01:35:13
2025-01-14 01:32:57
2025-01-14 01:30:42
2025-01-14 01:28:27
2025-01-14 01:26:12
2025-01-14 01:23:57
2025-01-14 01:21:41
2025-01-14 01:19:26
2025-01-14 01:17:11
2025-01-14 01:14:56
2025-01-14 01: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