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束解密:微商品牌“欧束”创始人疑似失联产品涉嫌造假
2025-01-18 03:15:10
黎笋的上位之路:从铁路工到越南领导人,手段比胡志明还要高明
1969年越南主席胡志明病逝后,黎笋接替了他的位置,成为越南大权在握的领导,而在这往后的十几年,越南虽然取得了独立统一,却没能走向富强。
说起黎笋这个人,中国人大都不会觉得陌生,甚至很多人都对他恨之入骨。
那么回望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就会发现当时身为南方局书记的黎笋和主席胡志明的性格包括处事方法都有很多矛盾,而从一个铁路工到领导人,再到接手整个越南,表面看起来很离谱,但实则黎笋的上任可谓说是天时地利人和。
越南主席胡志明在位期间,越南对于大国的态度是很友好的,因为胡志明深谙“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的道理,胡志明对于大国局势看的很透彻,知道什么时候该放手,什么时候去把握时机,在他清楚地意识到美国与老牌殖民帝国之间的矛盾时,他已经能很好的分析局势并且把握了计划和方向。
在美国与法国叫板期间,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道理,胡志明毅然决然地打算依傍美国这颗大树,从中获取渔翁之利。
当然他的计划很可行,在与美国战略情报局达成合作关系后,他依靠美国提供的帮助建立了最初北部游击区,这也是越南走上发展的第一步。
随后情况持续的也很乐观,胡志明在在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发表了越南独立宣言。此后,法国也不可能任人宰割,为了防止美国帮助越南,法国当时以美苏关系作为要挟,逼美国隔岸观火。
而情况不出所料,越南在国际战略棋局中的影响力明显要逊色法国太多,美国当局认为牺牲越南在所难免。所以在此后的一段时间,越南陷入了令人焦灼的处境。
没有了外援,那么既然如此,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这时胡志明明智的选择做出了让步。胡志明说服越南内部的争论,在多次谈判后终于法越双方公开签署了著名的“3月6日协定”也是再到后来因为胡志明的这一明智举动,给越南大后方的武元甲争取到了时间,而随后法越也是撕破了脸皮。
从这种缓兵之计再到后来与中国,苏联的合作,越南始终处于一种利益合作,不交真心的状态。而这种圆滑的外交方式,却在胡志明的继承者黎笋上台后发生了改变。
雷厉风行这个词用在黎笋身上是比较合适的,他做事情比胡志明要强硬许多,如果说胡志明是圆滑的太极外交高手,那么黎笋更像是长刀直剑。
黎笋与胡志明的不同表现在他们对待大国的态度和外交方式,胡志明虽说是一个爱国英雄,也渴望能在世界的舞台拥有一席之地,但是该低头的时候低头,该放下的实话放下,这一点他看的很清。
而黎笋相比较来说就显得强硬很多,这一点在后期他敌对中国,两次发动战争都可以看的出来,黎笋在位时的越南野心公然显现,不仅和很多大国对着干,对邻国也是虎视眈眈。
那么为什么是性格和胡志明三百六十度反转的黎笋接手了越南呢?要知道,当时越南高层不乏精明且具有实力的人。其实真正的原因不仅是因为黎笋找对了帮手,更是取决于他那种隐忍而坚决的性格。
要说起黎笋前期在越南是如何一步步强大起来的,这首先离不开他肯吃苦积累下的经验 。
当时1956年赫鲁晓夫曾经建议越南放缓统一的步伐,也就是说希望越南内部南北方可以停战,而作为主席的胡志明在这件事上感到了为难,因为越南好不容易获得了苏联和中国的支持,他不愿意放弃现有的局面,让赫鲁晓夫不高兴,但是此时的黎笋却坚决站出来反对妥协,他认为越南应该尽快实现统一,于是他坚持要到南方去领导。
胡志明对此很感动,因为当时南方战况混乱所以很有可能有命去没命回。但是这一次黎笋赌对了,他在南方艰苦奋战,建立敌后根据地。
因此长期在本地打游击的黎笋获得了一些支持,这也奠定了他在政坛的基础。所以可以说他的成就都是一枪一子打出来的。
比较“不着边际”的胡志明,在本地不辞勤苦为民甘为孺子牛的黎笋便积累了不少势力,渐成气候。虽然先后入过两次狱,但是却没有影响到黎笋的成功,壮大了南方武装力量的黎笋权利也得到了稳固。
而拥有了自己的力量之后,黎笋又是怎样一步步走得更高的呢,这其中有两个原因,第一就是黎笋善于玩弄权术,虽然越南高层也不乏能人异士,但黎笋对他们采取了逐个击破的方法。
当时除了一号人物胡志明外,长征是总书记,也就是二号人物。他不同于黎笋,一直都在北方工作,资历各方面也要比黎笋高,所以他是很有可能成为胡志明的接班人的。
但是,众所周知,长征是一名亲华领导人,据记载他下台的原因是1956年因“土改过左”,杀人太多。但这位倔强的亲中派早已成为黎笋的眼中钉,肉中刺,继续留着是不可能的。
长征倒台后,黎笋接替了他总书记的位置,成为了胡志明的左膀右臂。而这个时候的胡志明也基本已经失去了实权,常年不在本地又缺乏铁碗的胡志明逐渐成为了像摆设一样的精神挂牌,而直到1969年九月二日胡志明病逝,黎笋才真正开始掌握权力。
胡志明去世后,越南不设党主席,而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人可以和黎笋抗衡,所以黎笋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主持大局的人,而此时他严厉打击亲中派,把各个机关要位全部换上了自己人,从越共高层开始,很明显,他立刻将自己人黎德寿,提拔为越共政治局委员、组织部长,文进勇升任越军总参谋长,使得军劝在握。
而武元甲也被文进勇所替代,排除异己后,一时间越南国内没有了敢公然反抗的人。自此黎笋着手推行“印度支那联邦”计划,并且开始反华。
在独裁专断的黎笋的主导下,河内推行旨在实现印支联邦的地区霸权主义政策,在中南半岛各个战略方向四面出击,武装控制老挝,柬埔寨,同时进犯泰国和中国边境,主动发起战争,越南人民陷入了水声火热之中,为此引来了经济大萧条。不知收敛的黎笋损失惨重。
当然除了手段和心计,黎笋之所以能顺利成为接班人,无非是因为他懂得接手越南不仅要取得国内的支持,更要依傍强大的助手。
在这两者都得到稳固满足之后,在着手打压反动派,把核心位置都换成和自己一条心的人,孤立那些能影响到自己的利益的人。于是在苏联的支持下,黎笋无疑是此时越南最合适的领导 。
虽然黎笋在位期间曾经一度膨胀想要发展南亚霸权,让越南也实现小康梦想,但是黎笋的登台并没有带领越南走向一片光明,而是使百姓陷入了无休止战火之中。
国内上下经济市场枯萎,却不停地向外持续扩张,不懂得建交之道的黎笋带领当时的越南走向了灯枯油竭的局面。
整个社会发展水平都退步了十年,外债越来越高,可人均收入水平却少得可怜。直到黎笋去世,他留给越南国内的烂摊子的现状都无法被人民原谅,因为此时的越南可以说是内外交迫,无力摆脱经济的衰败,也已经没有国家愿意对其施以援手。
黎笋通过在本地积累的声望而一步步走上重要的位置,又凭借自己的手段除去了与自己道不同之人,前期借助苏联的扶持无比嚣张,做事也不计后果,他1976年策划的反华行为应证了他的愚蠢。
只知道如何打仗如何统治国家是不够的,一个明智的领导者还需要懂得如何看清国家在世界的位置,明白怎样给自己留下退路。
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句话放在任何时候都不外如是。黎笋从接手越南再到领导越南,有野心是好事,但是在得到助力后忘恩负义,贪心不足,是不可取的,就是因为黎笋的独断专行才引起了民愤,内外交迫的局面也是自作自受。
回看这两位领导人,胡志明在外交关系的保持上一直是模糊的状态,可谓说是小心再小心,而黎笋却全然不同,他强硬的态度使得越南在国际上的处境一度十分尴尬。
黎笋之所以能在越南本土强大起来,可以说是因为他在有实力基础的条件下,有野心的同时敢作敢为。但是统一越南后,少了苏联这个支撑,光凭借着一贯的强硬态度使得黎笋带领下的越南注定无法在国际圈里混得风生水起。
2025-01-18 03:15:10
2025-01-18 03:12:55
2025-01-18 03:10:40
2025-01-18 03:08:25
2025-01-18 03:06:10
2025-01-18 03:03:55
2025-01-18 03:01:40
2025-01-18 02:59:25
2025-01-18 02:57:10
2025-01-18 02:54:56
2025-01-18 02:52:41
2025-01-18 02:50:26
2025-01-18 02:48:10
2025-01-17 11:31:54
2025-01-17 11:29:39
2025-01-17 11:27:24
2025-01-17 11:25:09
2025-01-17 11:22:53
2025-01-17 11:20:38
2025-01-17 11: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