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vil May Cry 5》鬼泣5! 传说级华丽3A大作强势回归!
2024-10-11 13:20:30
高新云轨明年投用!西安都市圈核心区2025年建成低运量轨道交通线网
种种迹象表明,至迟2023年,西安城市轨道交通家族将迎来两位新成员——
据最新消息,此前经历数年建设波折的高新云轨将于今年底建设完毕,2023年投入使用。而6月份也有消息,去年开工的西咸新区昆明池智轨接驳线建设进入尾声,“不久将会投入运营”。
陕西第一条云轨来了!
陕西第一条智轨也来了!
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地铁是无可争议的“大运量”,但智轨和云轨则有分歧,有说是“中低运量”,也有说是“低运量”,总之占了一个“低”。百理君注意到,目前《西安都市圈核心区低运量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21-2025)》已经制定,看来,面积1923平方公里的西安都市圈核心区将迎来一波低运量轨道布设高潮,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换言之,到2025年建成低运量轨道交通线网。
1
陕西第一条云轨
从开工时间更早的高新云轨说起。
2018年9月,高新云轨示范线项目开工。
这条外界常称之为高新云轨的项目,是陕西第一条云轨。
或许是好事多磨,这种新型城市轨道交通方式此后并没有显现出其建设周期短的优势,直到最近才终于传来了完工的时间表。
据西安高新区官方近日发布的《丝路科学城一周年大事记》里提到——
有轨电车试验线正加快建设,计划2022年底建设完毕,2023年投入使用。
这里的有轨电车试验线,就是外界常说的:高新云轨。
有必要做个简单介绍。
据微信公众号“西安高新”2021年8月相关文章披露,高新云轨项目线路北起鱼化寨,沿途经过富鱼路、云水一路、西三环、南三环、发展大道、西太路等核心路段,最终到达“丝路科学城”片区,全长约17.2公里,均为高架线,共设车站18座、车辆场1座,平均站间距为997米。
18座车站分别是:鱼化寨站(与地铁3号线接驳)、云水一路站、天谷四路站、会议中心站、软件新城站、高新八小站、华为站、丈八西社区站、丈八五路站、丈八四路站(与地铁6号线一期接驳)、锦业二路站、紫薇田园都市站、时代广场站、发展大道站、西太路站、比亚迪站、祝村站(与在建地铁15号线一期接驳)、纬二十八路站。
车辆选用的是比亚迪胶轮有轨电车,最高时速可达80公里/小时。
车辆编组初、近期采用3模块编组,远期将采用4模块。其中,编组3模块载客量(定员)210人/列,4模块载客量(定员)280人/列。初、近、远期均采用单一交路运行,初期高峰小时发车15对,近期高峰小时发车26对,远期高峰小时发车30对,初期配属车辆26列/78辆。根据规划,西安高新区有轨电车线路远期列车行车密度将达到30对/小时,最小列车间隔为2分钟。
2
陕西第一条智轨
大名在外的高新区云轨还没建成,2021年西咸新区又低调安排上了两条智轨。
分别是:昆明池智轨接驳线和泾河新城智轨专线。
根据《西咸新区宜居环境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上述两条智轨将于2023年建成通车。
截至目前,昆明池智轨接驳线已于2021年开工,这个项目也被称为西咸新区智轨示范线1号线工程(斗门~欢乐谷)。
至于泾河新城智轨专线,据泾河新城官网6月7日回复网友咨询时表示,“目前,西咸轨道公司正在开展泾河新城智轨专线的前期研究工作,具体开工时间待建设方案通过相关部门审批后方可最终确定”。
所以,这里重点看看已开工的昆明池智轨接驳线。这是当之无愧的陕西第一条智轨。
据《西咸新区智轨示范线 1 号线工程(斗门~欢乐谷)环境影响报告书》,昆明池智轨接驳线起于斗门站,沿豫章大道、陈之路、丰镐大道、沣河东路、昆明三路、丰镐大道走行,止于欢乐谷站。
全长11.6km,设路中岛式地面站9座,其中斗门站可同地铁 5 号线换乘,欢乐谷站可同地铁 5 号、16 号线换乘,线路沿线串连欢乐谷、诗经里、昆明池、沣东六小、西安轨道交通学院、大型住宅小区等主要客流集散点,是一条集接驳、旅游、交通性质于一体的线路。
今年6月西咸新区官方渠道信息显示,“智轨示范线1号线工程(斗门-昆明池)4座车站安装装修施工已全部完成,车辆基地主体结构已完工,不久将会投入运营”。
当然,作为一种新式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方以及乘客都需要新的磨合和适应。百理君看到,7月22日发布《西咸新区智能轨道快运系统运营服务暂行规范(试行)》和《西咸新区智能轨道快运系统乘车守则(试行)》并对外公开征求社会意见,其中列出了乘客需要遵守的10项乘车管理规定,以及20种不得有的行为。
比如,
身高1.3米以上的儿童乘车需照章购票,每一名成年乘客可免费带领2名身高不超过1.3米或者学龄前儿童乘车,所带的儿童超过2名的,应按超过人数购票;
不得携带大容量电源设备(电瓶车、电动平板车等)进站乘车;
不得在地面或者高架线路两侧三十米范围内升放风筝、气球等飘浮物体和无人机等飞行器;
2019年12月,全球首条智轨在四川宜宾开通,正式开启商业运营
说了这么多。还是得介绍介绍智轨。
外形酷似有轨电车的智轨列车,同样用电作动力,但没有实体轨道。简单来说,它通过车载各类传感器识别路面虚拟轨道线路,将运行信息传送至列车“大脑”(中央控制单元),根据“大脑”的指令,在保证列车实现牵引、制动、转向等正常动作的同时,能够精准控制列车行驶在既定“虚拟轨迹”上,实现智能运行。
智轨最大载客量能达到300-500人(3-5节车厢),最高行驶速度70km/h。
3
西安都市圈核心区低运量轨道交通线网
高新云轨建成后,与地铁3号线、6号线、以及在建的15号线实现换乘,昆明池智轨接驳线,也将和地铁5号线、16号线换乘。
这意味着,高新云轨和西咸新区智轨建成之日,就同步融入西安地铁网。
相对于地铁,云轨和智轨的优点是造价更低、施工工期更短、占地面积也更少,因而,中小运量轨道交通正在成为各城市轨道交通的一支重要力量。
百理君注意到,7月20日蓝田县发改委在回复网友咨询时明确提到一个细节——西安市发改委已制定《西安都市圈核心区低运量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21-2025)》。
要说的是,中低运量轨道方式家族庞大,既有轻轨、单轨、现代有轨电车等“老资格”,而且新成员还在不断涌现,就如前文所述的近年才出现的云轨、智轨外,8月9日“红轨”又在江西兴国县正式竣工,这款新车的特点是,首次将稀土永磁磁浮技术与空轨技术结合。
新式中低运量轨道正受到各城市热捧,陕西引入云轨和智轨,虽然算不上第一个,但应该是第一批吧。目前《西安都市圈核心区低运量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21-2025)》尚未全文对外发布,外界还不清楚未来西安城市轨道交通还会不会迎来哪些新成员,但文件名称中其实已包含了两个关键信息——
1.西安都市圈核心区
这明确了西安低运量轨道交通重点布局的范围。
根据《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西安都市圈核心区,包括西安市中心城区、咸阳主城区以及西咸新区的沣东新城沣西新城,面积1923平方公里,占都市圈规划面积的9.3%。还要进一步说明的是,西安市中心城区,是指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雁塔区、灞桥区、未央区、长安区(不含秦岭生态保护区)。
2.低运量轨道交通线网
此处的重点是这个“网”字!显然,低运量轨道建设的目标,是和地铁一样要成网。
未来,已经成网并在进一步加密扩充的西安地铁,将和规划中的低运量轨道交通线网,两张网无缝对接,一起撑起通达西安都市圈核心区的城市轨道交通网。
2024-10-11 13:20:30
2024-10-11 13:18:14
2024-10-11 13:15:59
2024-10-11 13:13:44
2024-10-11 05:27:32
2024-10-11 05:25:17
2024-10-11 05:23:01
2024-10-11 05:20:46
2024-10-11 05:18:30
2024-10-11 05:16:15
2024-10-11 05:13:59
2024-10-11 05:11:43
2024-10-11 05:09:28
2024-10-11 05:07:12
2024-10-11 05:04:57
2024-10-11 05:02:41
2024-10-11 05:00:26
2024-10-11 04:58:10
2024-10-11 04:55:54
2024-10-11 04:5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