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绳详细图解,这些手工艺干货你必须get
2024-10-11 05:27:32
天生的艺术家杜蒙:一个用玻璃讲故事的“小魔女”
文字 | 阿笨
消逝的风景 NO. 1
想到玻璃你会想到什么?
门窗,车窗,桌子……
看似平常的玻璃到了艺术家杜蒙的手中,摇身一变就成了天上飞翔的小鸟,地上奔跑的麋鹿,也可以是一双勾起年少回忆的白舞鞋……
这些精致和充满想象力的的玻璃艺术,全靠她一双会变魔法的手。
杜蒙和她的作品
杜蒙,一个85后北京女孩,是一个玻璃艺术家。她的玻璃作品,敢于尝试打破常规,在传统工艺中加入采用茶、纸、假珍珠这些元素……创造出的玻璃艺术品,像一个个奇幻故事,引人入胜。
到现在她已经做玻璃10年了。殊不知10年前,她还只是个对玻璃一窍不通的学渣。30岁却成美国罗切斯特理工大学的客座教授,也是第一个获得日本金泽玻璃艺术大赏的中国人。她的作品在中国、美国、日本、欧洲等地多次参与重要展览。
已经33岁的杜蒙,状态看起来依然像个小女孩。
0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杜蒙,就出生在老北京团结湖公园那一片。本科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读的视觉传达专业。
她跟玻璃艺术的相遇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2008年,在玻璃艺术家戴尔·奇胡利的一次大型个展上,她看到司空见惯的玻璃居然可以制成艺术品时,杜蒙立即被这种艺术震撼了,并由此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学习玻璃制作。
美国艺术家戴尔·奇胡利的玻璃艺术雕塑
在她决定做玻璃的时候,她对这种艺术还是一无所知。为此,她开始大量查阅相关知识,并试着申请了几所院校,最终被美国罗切斯特理工学院玻璃专业录取,成为该硕士项目招收的第一个中国学生。
为了让大家了解这个学校,在这里对这个学校进行一个简单的说明。罗切斯特理工学院是美国历史上第二古老的世界一流理工大学,尤其是影像艺术与科学学院(CIAS)在全美享有很高声誉,该学院的玻璃设计等多个专业多年来一直被US News评为全美前10的专业。
能考上这个学校,足见杜蒙个人的专业能力有多强。从此,在这个一流的大学开启了她职业的生涯,但她并不知道之后会遇见多大的困难。
02.放弃很容易,坚持需要勇气
要知道学习一门技术,光靠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对玻璃制作仅有想象的杜蒙刚入校,就遇到巨大困难。在专业领域,她跟同班同学有很大的差距,甚至跟本科二年级学生都相差甚远。不断制作、不断失败,这很打击她自信心。很长一段时间,杜蒙拿这门看似简单、实际操作难度极高的工艺毫无办法。她因为挫败感甚至萌生了放弃的念头。
杜蒙工作中
但这个倔强的女孩儿,并没有放弃,老天大概是看到了她的努力,让她慢慢找到了自己的节奏,也逐渐习惯了玻璃带给她的“伤害”。杜蒙说:“我一直挺爱玻璃的。它脾气挺大,但做得越多越了解它。”
杜蒙与搭档工作中
这让我想到我学画的经历,我是艺术统考前的3个月突击学习的。当时老师表示不愿意让我进入画室学习,没有学习经历和作品,老师也不想耽误我。还好平常喜欢涂鸦的我,帮我打了一个不错的基础。为了追上所有同学的进度,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每天第一个进画室,最后一个离开,别人在聊天的时候努力画。一度成为了苗苗班的速写模特,因为动作很少。虽然那段时间很累,但真的进步很大,自己受益良多。
所有打不倒你的,终将使你强大。到学期末,杜蒙做出了一组低着头的小女孩的作品,很像当时的杜蒙。就是这组作品得到同学们和教授的一致认可。
杜蒙早期作品
03用玻璃讲故事
最开始被这个姑娘的作品吸引是因为她的作品打破了我对玻璃的理解,我对于这种材料的理解还属于很初级的,没想到她可以将它转化成一种有着独一无二气质的艺术品。
其一、材料运用上
杜蒙的作品独特、很有辨识度。她除了游刃有余的使用玻璃材料以外,她还尝试将木材、石头、塑料、茶、纸等各种不同材料与玻璃相结合,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打破传统的束缚,创造出一种新的表现形式。
其二、找到自己的玻璃表达形式
杜蒙最打动我的一个作品是《彼方,此地》,据说做这个作品比不是刻意为之。在美国呆了六年,再回到北京,好多东西都变了,就是这种变化,促使她做一个跟北京有关的东西,真正打动我的地方就在于此。
杜蒙作品:彼方,此地
鸽哨是老北京的声音,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是能够代表北京的地域特质的。鸽子作为这个美妙声音的创造者,是一种太美好的意向。通过将玻璃、综合材料、织物、银箔将鸽子的形象重造,她不仅实现了艺术上的升华,更重要的是它能够触动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让人印象深刻。
《白》这个作品居然是我们小时候都会穿的那种白帆布鞋,让人觉得有家的感觉。包括一些燕子,还有一些玻璃和版画的结合实验,都是这种情怀下的产物。
杜蒙作品:白
回国之后,因为国内坏境和硬件设备并不好,这给她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你是否读出了我的世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出的。是杜蒙对自己生活的环境,周围的人际关系,各种事情的一个反应。
《你是否读出了我的世界》的设计稿
杜蒙的作品:你是否读出了我的世界
杜蒙的作品:你是否读出了我的世界
有意思的是,有一个六七岁的小姑娘,看完了这些的作品之后跟她妈妈说:我觉得做这作品的人她特别不开心。杜蒙能够正确将自己的情绪给到欣赏者,我觉得她是成功的。
作品《一日》长出来的那些枝丫,表现的是一个人自由的成长。《只言片语》是对于那些遭遇不公平待遇的人的一种声援。《从前有一个故事......》是在日本做吹制的时候的作品,有点奇思妙想。
杜蒙作品:一日
杜蒙成功的地方在于,她可以随着环境的变化,来做出很适应环境的作品。在作品的表达上,她从自我的情感转向从大众的情感出发,她一直在升华自己作品的内涵,这是她能够保持创造力的源泉。
04.在路上
在中国,做玻璃的圈子很小。业余坚持做玻璃的大约百十来个人,而全职投入的独立玻璃职人和艺术家,可能不到20人。杜蒙是这少数中的少数。
《高地回声》这个作品获了2016年日本金泽国际玻璃艺术大赏优秀奖,也是玻璃业内认可的一个重要奖项。这个奖项对于迷茫的杜蒙来说,是很高的肯定和鼓励。
杜蒙的作品获得2106年日本金泽国际玻璃艺术大赏优秀奖
杜蒙作品:高地回声
2018年,在全球玻璃界享有盛名的玻璃艺术协会论坛上,杜蒙获颁“新锐艺术家”称号。在此之前,此称号几十年间无中国人获得。
曾有观众在参观杜蒙的作品后特意找到她,倾诉自己的故事,感谢她的创作。这让她觉得很温暖。
杜蒙说:“玻璃是有记忆的,玻璃可以折射光线,很适合去表达逝去的情感,因为光线透过玻璃折射出的影子,充斥在空气里,渗透在空间里,让我觉得它跟我们一样,有记忆,有生命,是活生生的存在于这个世界里的。”玻璃艺术对于她来说不仅仅是爱好和事业,更多的是自己以往经历和情感的表达,这才是她的作品能够打动人的原因。
2019年夏天,在北京金杜艺术中心,她展出了自己最新的三个系列作品:《你是否读出了我的世界》、《只言片语》、《从前有一个故事…》。2019年11月30日至2020年2月16日,纽约-否画廊举办了杜蒙个展《烬》,呈现她最新创作的玻璃作品。杜蒙说:“我希望大家看到我的作品后,不光是觉得玻璃是个很好看的材料,也能感受到它背后的态度。”她在做很多人做不到的事情,颇有些匠人的意味。
这个用玻璃讲故事的姑娘,让我明白,生命是脆弱的,却也是充满韧劲的,无论何事,只要你对它有无限的热情你就能取得成功。
我是@笨特利,喜欢充满人情味,烟火气的文字,希望可以通过文字将温暖传递给你。
(图片来源于网路,侵权必删)
2024-10-11 05:27:32
2024-10-11 05:25:17
2024-10-11 05:23:01
2024-10-11 05:20:46
2024-10-11 05:18:30
2024-10-11 05:16:15
2024-10-11 05:13:59
2024-10-11 05:11:43
2024-10-11 05:09:28
2024-10-11 05:07:12
2024-10-11 05:04:57
2024-10-11 05:02:41
2024-10-11 05:00:26
2024-10-11 04:58:10
2024-10-11 04:55:54
2024-10-11 04:53:38
2024-10-11 04:51:22
2024-10-11 04:49:06
2024-10-11 04:46:50
2024-10-11 04:4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