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年抗洪,渡江战役以来最大规模兵力调动,上百名将军上阵指挥
2024-10-20 07:46:10
宫崎繁三郎:素有“鬼将军”之称的日军第五十四师团长
近一个时期,有几个粉丝朋友先后给我留言,让我介绍一下马塚见八藏、草场辰巳和宫崎繁三郎这3个日本侵华战犯,马塚见八藏由于军阶太低且史料缺乏,因此很难下笔,而草场辰已此前已经介绍过,本文就专题介绍一下宫崎繁三郎,此人最后一个军职是日军第五十四师团长,日本战败后在缅甸战场上向英军投降。
在二战时期日军将领当中,宫崎繁三郎无疑是一个“异类”,在日本被视为野战指挥能力非常优秀的“名将”,并素有“鬼将军”的称号,曾获得一枚功三级金鵄勋章,盟军对其评价也非常高,称其为“英帕尔孤星”,日本传记作家豊田穰曾著有《名将宫崎繁三郎》一书,其长子宫崎繁树是日本著名国际法学者,曾经担任过明治大学校长。
《名将宫崎繁三郎》封面
宫崎繁三郎(1892—1965)是日本岐阜县人,没有读过地方陆军幼年学校和中央陆军幼年学校,而是于1911年3月在岐阜中学毕业后,直接考入陆军士官学校第26期步兵科,并于1914年12月毕业,在700多名毕业生中排名200多位,被分配至第二师团步兵第16联队服役。
1918年9月,宫崎繁三郎被派到“中国驻屯军”服役,这支部队是《辛丑条约》的产物,由于司令部设在天津的海光寺,因此又被称为“天津驻屯军”或“华北驻屯军”,“七七事变”就是由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第1联队挑起事端而引发的。
中国驻屯军在天津的兵营
1921年12月,宫崎繁三郎以陆军中尉考入陆军大学校第36期,与有末精三、谏山春树、鲤登行一、河村参郎、白银重二等人同学,及至1924年11月29日毕业的前半年晋升陆军大尉,其毕业成绩在64名毕业生中排名第29位,无论是在陆士还是在陆大,宫崎繁三郎的毕业成绩都是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从陆大毕业之后,宫崎繁三郎被分配至参谋本部第二部(情报部)任职,1930年5月以陆军少佐被调到关东军,在哈尔滨特务机关从事情报工作,该机构内设总务班、资料班、白俄班、教育班、情报班和防谍班等,由武藤信义创立并从事对苏情报工作,因为当时的哈尔滨号称是“东方谍都”,松井石根、土肥原贤二、小松原道太郎、秦彦三郎、土居明夫等人都曾担任过哈尔滨特务机关长。
关东军哈尔滨特务机关旧址
1933年3月,宫崎繁三郎被调到第八师团第4旅团步兵第31联队担任第2大队长,曾在师团长西义一中将的率领下,从辽宁绥中出发,参加了进犯热河作战,先后向建昌、凌源和平泉等地进攻,并最终占领了热河省会承德。
1934年4月12日,宫崎繁三郎被调回参谋本部第二部,在中国课担任密码班长,同时兼陆军大学校和陆军通信学校教官,同年8月1日晋升陆军中佐,冈村宁次曾于1935年3月15日出任第二部长,宫崎繁三郎曾在其手下工作一年的时间。
“二.二六事件”之后,日本陆军三大中枢参谋本部、陆军省和教育总监部进行大洗牌,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宫崎繁三郎于1936年8月1日调任驻广东武官,1937年8月2日又调任日本驻台湾军司令部参谋兼驻香港武官,其时担任台湾军司令官的是古庄干郎中将,宫崎繁三郎在任内于1938年7月15日晋升陆军大佐,成为辅佐古庄干郎的高级参谋。
1938年8月中旬,日军大本营为了切断中国政府在华南地区的国际补给线,开始策划入侵华南重镇广州,并于9月7日成立了第二十一军司令部,隶属于参谋本部直辖,由古庄干郎出任司令官,田中久一担任参谋长,宫崎繁三郎于9月19日出任司令部第3课长兼广东特务机关长。
宫崎繁三郎
1938年9月底至10月初,安藤利吉的第五师团、久纳诚一的第十八师团和三宅俊雄的第一零四师团分别从青岛、上海和大连乘船南下,集结在澎湖列岛一线,并于10月12日凌晨,在海军第五舰队的输送下从大亚湾登陆,并在第四飞行团的配合下,开始多路进攻广州,广州最终于1938年10月21日沦陷。
1939年3月7日,宫崎繁三郎被调到关东军,出任第二师团步兵第16联队长,这是他时隔25年之后重返老部队,当时该师团驻屯在牡丹江一带,由安井藤治中将担任师团长,隶属于荻洲立兵的第六军作战序列。
“诺门坎战役”爆发后,第二师团曾奉命开往诺门坎地区,由于牡丹江至海拉尔路途遥远,当宫崎繁三郎率领步兵第16联队最先抵达战场时,诺门坎战事已经接近尾声,而且当面之敌是蒙军而非苏军,经过一番交战后取得胜利,也是日军在诺门坎战役中唯一获胜的部队。
在草原上行军的日军
由于宫崎繁太郎曾长期从事对苏情报工作,对苏联的国情和民族特点颇有研究,因此他在指挥作战间隙,让部下在日方阵地上埋下了一块界碑,以此来宣示主权,当“诺门坎战役”结束后不久,日苏双方就划定边界进行了谈判,当在实地勘测过程中,宫崎繁三郎预埋的这块界碑,曾经搞得苏方措手不及且十分被动,为日方赢得了主动权。
1940年12月2日,宫崎繁三郎晋升陆军少将,并调任第十三军司令部部附兼上海特务机关长,辅佐司令官泽田茂中将,该军于1939年9月23日编成,司令部设在上海,下辖第十五师团、第十七师团、第二十二师团、第一一六师团及独立混成第11、第12、第13旅团等,自编组成立以来,长期在江苏、浙江、安徽等地驻军和作战。
侵华日军
1942年8月17日,宫崎繁三郎调任第十三师团步兵第26旅团长,是与师团长赤鹿理同一天赴任的,第26旅团下辖步兵第58联队和步兵第116联队,当年12月第十三师团被改为三联队制师团时,宫崎繁三郎率领麾下的步兵第58联队前往泰国,与步兵第124联队和步兵第138联队一起组建了第三十一师团,1943年3月25日由伊藤幸德出任师团长,宫崎繁三郎出任该师团第31步兵团长。
1943年5月,日军第三十一师团被调往缅甸战场,编入牟田口廉也的第十五军作战序列,该军还下辖第十五师团、第三十三师团及附属部队,由缅甸方面军司令官河边正三统一指挥,其中牟田口廉也与河边正三都是挑起“七七事变”的元凶。
河边正三与牟田口廉也
1944年初,日军缅甸方面军发起了“英帕尔战役”,企图占领科西马和英帕尔等战略要地,进而控制整个东印度地区,由第十五军担任主攻任务,而第三十一师团的进攻目标是柯西马和英帕尔,宫崎繁三郎亲自率领师团左路突击队向柯西马攻击前进,并在进攻途中与英印联军遭遇并进行激战,最终于4月6日占领了柯西马。
由于其他日军没有及时跟进,宫崎繁三郎的左路突击队又遭到英印联军强大炮火的覆盖和围攻,因此只能止步于柯西马,再也无力向英帕尔进攻,更加糟糕的是,日军的补给线完全中断,而牟田口廉也竟让一线部队自筹补给,这在热带丛林中是很难做到的事情。
佐藤幸德认为牟田口廉也的命令非常荒谬,遂以“下克上”的决心,于5月12日率领师团主力后撤,由宫崎繁三郎的左路突击队断后掩护,沿途又与官兵同甘共苦,带领伤兵一同撤离,又收容了散兵500余人,将第三十一团官兵带出险境。
撤退中的日军
1944年6月27日,宫崎繁三郎被晋升陆军中将,并于同年8月30日,接替片村四八出任第五十四师团长,该师团是以第十师团留守师团为基干编成的,下辖步兵第111联队、步兵第121联队和步兵第154联队,隶属于樱井省三的第二十八军作战序列,由缅甸方面军司令官木村兵太郎统辖。
1945年初,中美联军在缅北发动反攻,英印联军在缅南发动反攻,而中国远征军在滇西发动反攻,日军缅甸方面军顿时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在同年进行的伊洛瓦底江会战中,宫崎繁三郎的第五十四师团曾被英印联军包围,在补给断绝且可能全军覆灭的情况下,再一次指挥该师团突围,成功转入勃固山区的丛林之中,而在伊洛瓦底江会战中就有10万余日军被盟军歼灭。
伊诺瓦底江
日军第五十四师团是第二十八军的主力,在中美英盟军的反攻作战中,日军第二十八军被彻底击败,宫崎繁三郎与樱井省三等日军将领被迫向英军投降,并被关在战俘收容所,后被遣返回国,战后在东京开了一家小店,以售卖家乡盛产的陶瓷谋生。
凡是在缅甸参加过“英帕尔战役”的日军,无论是是军官还是士兵,都对第十五军司令官牟田口廉也厌恶至极,称其为“鬼畜牟田口”,日本史学家也称其为“昭和愚将”,而宫崎繁三郎每当听到牟田口廉也的名字,就气得浑身直哆嗦,正是由于牟田口廉也不重视后勤补给且指挥无方,让许多日军官兵陷入绝境之中,其可怕的梦魇甚至影响了一生,而这个无脑的家伙,应该就是挑起“卢沟桥事变”的第一元凶。
2024-10-20 07:46:10
2024-10-20 07:43:53
2024-10-20 07:41:36
2024-10-20 07:39:20
2024-10-20 07:37:03
2024-10-20 07:34:47
2024-10-20 07:32:30
2024-10-20 07:30:14
2024-10-19 22:24:55
2024-10-19 22:22:39
2024-10-19 22:20:23
2024-10-19 22:18:07
2024-10-19 22:15:51
2024-10-19 22:13:35
2024-10-19 22:11:20
2024-10-19 22:09:04
2024-10-19 22:06:48
2024-10-19 22:04:33
2024-10-19 22:02:17
2024-10-19 2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