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赊刀人,到底是何身份?
2025-07-25 05:56:19
地理冷知识——火焰山
火焰山,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高昌区312国道,吐鲁番盆地的北缘,古丝绸之路北道,呈东西走向,位于吐鲁番市以东10千米,距乌鲁木齐市183千米,东距鄯善县98千米,距哈密市324千米,南距若羌县450千米,北距奇台县290千米。
火焰山主峰为青龙嘴,海拔831.7米。山脉呈东西走向,长100多公里,宽10公里,平均海拔500多米,最低处低于海平面154米。整体为一倒转背斜组成的大型单面山,北侧平缓、南侧陡峭,坡面受风蚀和水蚀作用发育有系列小冲沟,间距20-30米不等,深度5-6米,形似火焰.
火焰山,维吾尔语称“克孜勒塔格”,意为“红山”,唐人以其炎热曾名为“火山”。火焰山童山秃岭,寸草不生,飞鸟匿踪。每当盛夏,红日当空,赤褐色的山体在烈日照射下,砂岩灼灼闪光,炽热的气流翻滚上升,就像烈焰熊熊,火舌撩天,故又名火焰山。
关于火焰山曾是一片火海,史书上也有记载。王延德的《高昌行记》说,“北庭北山(即火焰山),山中常有烟气涌起,而无云雾。至夕火焰若炬火,照见禽鼠皆赤。”
而当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第一次经过火焰山的时候,曾作诗《经火山》如下:“火山今始见,突兀蒲昌东。赤焰烧虏云,炎氛蒸塞空。不知阴阳炭,何独燃此中。我来严冬时,山下多炎风。人马尽汗流,孰知造化功。”
火焰山的形成演变历经了漫长的地质时期,在五六千万年前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时期,地壳发生剧烈的横向运动,使得吐鲁番盆地所在区域的地层受到强大的挤压和褶皱作用,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褶皱山脉,火焰山便是其中之一。在这一过程中,原本水平分布的地层被挤压变形,形成了倒转背斜构造,为火焰山的基本骨架奠定了基础。
火焰山地区经历了长期的沉积过程,大量的砂粒、泥土等物质在此堆积。这些沉积物主要来源于周边地区的岩石风化、侵蚀产物,以及河流等的搬运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堆积的沉积物越来越厚,在压力和温度等地质条件的作用下,逐渐发生成岩作用,形成了砂岩、泥岩等岩石类型,构成了火焰山的山体岩石基础。
火焰山山体的红色外观主要源于其岩石成分中的铁元素。在早期,山体岩石中的铁元素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形成了大量的红色氧化铁矿物,如赤铁矿等。这些红色氧化铁矿物均匀分布在岩石中,使得整个山体呈现出桔红、褐红色的独特色彩,从而造就了火焰山名副其实的“火焰”般的外观。
气候特点属典型的大陆性干旱荒漠气候,是北纬42°线上世界唯一的热火炉,具有日照长、气温高、昼夜温差大、降水少、风力强等特点。全年平均气温为14℃,夏季平均气温在30℃左右,地表气温最高在70℃以上,沙表最高温度有时高达82.3℃。
《山海经》中称火焰山为“炎火之山”, 西汉时期,火焰山是古丝绸之路的北道必经之地,见证了中西文化交流。
公元442年,北凉流亡贵族沮渠氏攻占高昌郡,次年建立高昌王国,后经多个王朝,公元640年,高昌国为唐所灭,置高昌县,后设安西都护府统之 。在高昌国时期,佛教盛行,留下了众多的佛教遗迹和文化传统。
维吾尔族民间传说天山深处有一只恶龙,专吃童男童女。当地最高统治者沙托克布喀拉汗为除害安民,特派哈拉和卓去降伏恶龙。经过一番惊心动魄的激战,恶龙在吐鲁番东北的七角井被哈拉和卓所杀。恶龙带伤西走,鲜血染红了整座山。因此,维吾尔人把这座山叫做红山,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火焰山。
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中,火焰山是唐僧师徒取经受阻之地,孙悟空向铁扇公主三借芭蕉扇,历经波折,最终扇灭大火,师徒四人得以继续西行。充满了神奇色彩,也因此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探寻。
2025-07-25 05:56:19
2025-07-25 05:54:04
2025-07-25 05:51:49
2025-07-25 05:49:34
2025-07-25 05:47:19
2025-07-25 05:45:04
2025-07-25 05:42:49
2025-07-25 03:32:58
2025-07-25 03:30:43
2025-07-25 03:28:28
2025-07-25 03:26:13
2025-07-25 03:23:58
2025-07-25 03:21:43
2025-07-25 03:19:28
2025-07-25 03:17:13
2025-07-25 03:14:57
2025-07-25 03:12:42
2025-07-25 01:09:38
2025-07-25 01:07:22
2025-07-25 01: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