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间隙配合、过渡配合、过盈配合,分别用5个例子说明!
2024-09-22 02:08:34
中南半岛概况
中南半岛(Indo-China Peninsula),亚洲南部三大半岛之一。旧称印度支那半岛,又称中印半岛。位于中国和南亚次大陆之间,西临孟加拉湾、安达曼海和马六甲海峡,东临太平洋的南海,为东亚与群岛之间的桥梁。中南半岛通常特指曾经是法国殖民地的“法属印度支那”,包括越南、柬埔寨、老挝三国,广义的中南半岛则指“东南亚大陆”,包括越老柬三国及缅甸、泰国、马来西亚的马来亚地区及新加坡、槟城、马六甲等地。
从公元前2世纪起,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亚洲的文明开始进行辗转的贸易。在古代从中国到印度之间可能的通道有四条:直接翻越青藏高原穿过喜马拉雅山脉或者是喀喇昆仑山脉;穿过西域、葱岭(今帕米尔高原)和中亚内陆的戈壁沙漠再经过现今的阿富汗向南(玄奘取经的路线,丝绸之路南支);穿过云南和缅甸的热带雨林(南方丝绸之路);从海路过南中国海经马六甲海峡绕过马来半岛(海上丝绸之路)。其中前两条路线去印度十分艰险,故而大多数商人都选用后两条路线,尤其是海路。由于后两条路线都要经过印度支那诸国,这些国家得以逐渐发展起来,并深受中国及印度的政治及文化影响。
从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这个地区除了泰国保持独立以外一直都被法国和英国殖民统治。其中老挝、柬埔寨、越南被法国统治,称为“法属印度支那”。缅甸、马来亚、新加坡被英国统治。1893年法国人建立第一个印度支那联邦,1940年日本占领法属印度支那,1942年日本占领除泰国外中南半岛全境。1945年二战结束后,中南半岛的英属殖民地的独立较为平和,1948年缅甸独立、1956年马来亚自治,1963年马来西亚联邦成立、1965年新加坡自马来西亚联邦脱离独立。法属殖民地则较为艰辛,越南自二次大战结束后即展开对法国独立战争,1954年日内瓦会议以后,法属印度支那各国才获得独立。1960年美国侵入越南。经历多年的越战,1975年美军撤离,越南统一。
地理环境
地质环境
中南半岛地势具有三个比较明显的特征。首先,其地势大致北高南低,多山地、高原,山川大致南北走向,且山川相间排列,半岛地势犹如掌状。其次,其地势久经侵蚀而呈准平原状,喀斯特地
中南半岛地形图
形发育,在第三纪造山运动中,印度马来地块亦有隆起和断裂现象。第三,平原多分布在东南部沿海地区,主要是大河下游面积广大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
中南半岛的山脉和高原主要有西部的那加山脉和阿拉干山脉,为向西突出的弓形山脉,大部分海拔在1800米以上,长约1100公里,包括许多平行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向南的延续部分,并继续向南伸展。东部有越、老、柬边境南北绵延1000多公里的长山山脉,山脉西坡较缓,逐渐过渡到老挝、柬埔寨境内的高原,如川圹高原、会芬高原、甘蒙高原和波罗芬高原等;山体东坡较陡,逼近海岸,形成许多峭壁和岬角。中部为中国横断山脉向南的延续部分,在缅泰边界有登劳山、他念他翁山脉和比劳克东山,向南伸入马来半岛,在缅甸境内山体较宽较高,成为东南亚面积最大的高原——掸邦高原,在泰国东部有呵叻高原。
中南半岛山地和高原经长期侵蚀,大部分山峰呈浑圆形,高原侵蚀面发育。马来半岛和中南半岛一般以克拉地峡为界。在构造地势上马来半岛是印度马来地块的一部分,山地位于中部,向东西两侧降低。中部山地包括八条大致平行的山岭,纵贯南北,因久经侵蚀,故高度不大,出露岩石多为花岗岩、片麻岩和石灰岩,最高峰塔汉山仅2 190米。掸邦高原海拔1000~1300米,主要由古生代和中生代的石灰岩层构成,并有花 岗岩侵入体。高原面上有许多深切的峡谷和高出地表800~900米的山峰。脊岭和沟谷交错,地面侵蚀剧烈,西部有一个南北长达600~700公里的大断层。泰国东部的呵叻高原,大部分海拔150~300米,由红色砂岩组成,地势由西向东倾斜,地而起伏不平。在掸邦高原以及越南和老挝的北部,喀斯特地势广布,是著名的风景区。
那加与若开山脉海拔3000米,长1100公里,是缅甸与印度、孟加拉国之间的天然障壁,山中有些山口为古代民族迁徙的孔道。登劳山、他念他翁山脉与比劳山脉纵贯缅甸与泰国边境,山中几个著名的山口是历史上缅泰之间行军作战的要隘。銮山、当佩亚法山与桑坎彭山纵贯半岛中部,是半岛东西两部分不同景观的分野。东部的长山山脉(老挝称富良山脉)海拔一般不足1500米,绵延1000多公里,为越、老、柬3国边境山脉,横断山区的隘道为南海岸与内地湄公河谷交通的捷径。山间有许多高原,以掸邦、川圹、会芬、甘蒙、波罗芬与多乐高原最著名,在地貌、气候、历史、民族、交通与农牧业生产等方面均各具独特意义。
2024-09-22 02:08:34
2024-09-22 02:06:31
2024-09-22 02:04:27
2024-09-22 02:02:24
2024-09-22 02:00:20
2024-09-22 01:58:16
2024-09-22 01:56:11
2024-09-22 01:54:07
2024-09-22 01:52:03
2024-09-22 01:49:59
2024-09-22 01:47:55
2024-09-22 01:45:51
2024-09-22 01:43:46
2024-09-22 01:41:42
2024-09-22 01:39:38
2024-09-22 01:37:33
2024-09-22 01:35:30
2024-09-22 01:33:26
2024-09-22 01:31:22
2024-09-22 01:2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