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前,那个“寒门贵子”的刘媛媛,如今靠直播5个月能“挣”一亿
2025-01-11 16:50:09
李开芳生平初考及其书法艺术
文/吴晓峰
2013年5月2日,妈祖圣诞日,泉州永春东关外碧村开永妈祖庙,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将乡村传统妈祖庙会与公益慈善进行联结,表彰孝慈之家,共有三位孝慈楷模被表彰。
据介绍,外碧村被永春人称作“妈祖圣地、进士故里、侨领之乡”,是明代进士李开芳、李开藻的先祖故里(后李氏开枝散叶迁到东平镇太平村),也是马来西亚著名侨领李深静的故乡。开永妈祖庙是台湾嘉义新港奉天宫首座大陆分灵妈祖庙,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张克辉会长,台湾名流连战、吴伯雄、王金平、宋楚瑜都欣然题词。【1】
三位孝慈楷模之一的进士李开芳,在中国历代典籍中常有提及。
一 李开芳生平简介
民国著名书法家、书法评论家马宗霍(1897—1976)出版于1935年的《书林藻鉴》一书中,共收明人书家470人,而闽中书家达二十六人之多,可见明代闽籍书法的重要性,其中收录有泉州李开芳。原文如下:
李开芳,字伯东,永春人。《书史会要》:“开芳好以篆隶八分作署书,自谓得斯、邈遗意,体势虽涉奇怪,袤丈之字,略无怯涩,亦人所难。叶向高云:“开芳临池之技,纵横跌荡,不减素师。”(图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李开芳(? 一1623),明福建永春人,字伯东,号还素,人称鹏池先生。万历十一年进士。授户部主事,迁江西布政使,请养归。后起原官,移广西,进南京太仆寺卿。工书画,有《天风堂集》。
据各方面资料综合介绍:
李开芳(1544—1622或1623),福建泉州永春东关外碧村人,字伯东,别号还素,人称鹏池先生。省、府等志书均收录有他的事迹。因工于书画,《书学史》也有载。李开芳于万历十一年癸未(1583年)中进士,授户部主事,晋郎中,督理北平粮储,累迁广东按察司副使、广西左右布政使、江西布政使、南京太仆寺卿,进阶中大大夫,勋资治少尹,正二品。李开芳为官刚正清廉,所至皆有政声,“军民德之”并祀广西名宦祠。
李开芳不仅为官清正廉明,刚正不阿,还十分重视孝悌,“敬祖宗,敦孝悌;睦宗族,端伦常;友昆仲,和夫妇;教子孙,尚勤俭”。其书于万历四十五年的墨迹落款有 “师俭堂主人”的堂号(图8),可见心迹。
明代戏曲家、文学家汤显祖(1550-1616),与李开芳为同榜进士,友情甚笃。汤显祖有《怀恩念赋》一文叙述与李开芳的交往经历,并对李开芳的为官、为人发出感叹。
《怀恩念赋》道:“永春李伯东岳伯,吾举进士第齐年弟兄也。都下一再,往反而去。予补南,沉寂竄废,阙奉音徽者,殆二十余年。天与伯东来宪江省,一见驩甚,周旋拯接,备极绸緻。”
《汤显祖全集》诗文卷有尺牍三则,《与李还素方伯》、《与李还素》、《答李还素》,是写给李开芳的。
《与李还素方伯》:
鄙念未尝不在薇垣左右也。每过章门,数烦分俸。在兄之赐,固出廉泉,而弟之受,亦甚惭让水。诵老伯父手卷,盥被吟玩,可谓明月孤映,高霞独举。韵超超于玄释,义沉沉于忠义。至于行草,常笔后而意先,亦丰筋而蕴彩。神仙中人,有此神物也。聊赘数语,用附千秋。
李开芳故乡福建泉州东平镇太平村太平街旧街,一座“世德流光”石坊巍然而立,该石坊是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为旌表太仆寺卿李开芳一家“世以懿行闻于邑”,李氏祖孙三代“为官方正,买粟赈灾、修桥造路、筑陂灌溉、兴办学堂”的功绩而敕建的。石坊历400余年仍保存相当完整。(图2)
李开芳的堂弟李开藻,字叔铉,人称“鹏岳先生”,与李开芳同登万历十一年进士,授户曹榷关,以清白著称,曾出任云南主考官。历任山西、四川、山东、江西提学,唯贤是举,后世尊称 “四省文宗”。后官晋南京太常寺少卿,在家伺孝,辞不赴任。开藻晚年倾全力在家乡建造学宫、乡祠、尊经阁,修桥筑陂,为家乡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著有《性余堂草》数十卷,《酌言》十卷。
李开芳、李开藻故居,厅中竖有明朝礼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书画家张瑞图1629年书丹的《永春李二有道先生合祠功德碑》(图3),高度评价李开芳、李开藻兄弟生平事迹。
二 李开芳书画艺术
《中国名人大辞典》记载,李开芳 “善诗文工书法能丹青,字以篆隶见长,有李斯、程邈的遗风。”
李开芳为官在外,因其书名,留下不少的石刻墨宝,现将所见李开芳书画一一介绍。
泉州清源山自然景色秀丽,所能獨有者色黑塔而遇的半意源乙仙山脉而来何為卧義人文景观荟萃,《方舆揽胜》一书载:“山有石乳泉,澄洁而甘,其源流衍下达于江,建郡时,以清源名。”据《泉州府志》记载,清源山最早开发于秦代,中兴于唐代,宋元时期最为鼎盛。最著名的是老君岩。老君岩原名羽仙岩,因雕有老君坐姿石像而有今名,像高5.63米,厚6.85米,宽8.01米,占地面积55平方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道教石雕像。坐像额高有纹,双耳下垂,长发飘动,双目远眺,右手凭几,左手依膝,栩栩如生,神态安详闲逸,为道家纯朴归真、道法自然的写照,可谓“老子天下第一”。雕刻精致又不失夸张,堪称为我国石像雕刻艺术瑰宝。
李开芳隶书石刻“清源”,款为“万历乙卯(1615)中秋郡人李开芳书"。(图4)此作揉篆隶于一体,体势清峭,寓“清源”之意。
清源山虎岩(又名大休岩),唐代泉州名人欧阳詹、林蕴、林藻曾在此读书。明成化年间(1465-1487)建室祀欧阳詹。
欧阳詹(755—800),字行周,祖先在唐代初年由江西迁到晋江,祖父、父亲、二兄均为唐代闽越的地方官吏。贞元八年(792),与当时韩愈、李观、崔群等二十二人同登金榜,欧阳詹居第二名,韩愈居第三名,时称“龙虎榜”。官国子监四门助教。文风深切,诗风明快。有 《欧阳行周文集》。
明嘉靖(1522-1566)、万历(1573-1620)间,欧阳詹的裔孙欧阳深及其子欧阳模先后重建,称欧阳书院,礼部尚书黄凤翔题写对联,刻石嵌于壁,明万历二十一年癸巳(1593),户部主事李开芳隶书“高山仰止”刻于岩前,款为: “明万历二十一年癸巳,李开芳为唐欧阳行周先生书。裔孙模勒石。”(图5)
欧阳詹裔孙请“为官清正且素有书名”的乡贤李开芳为其先祖题字,作为 “郡人”的李开芳可能是非常乐意的。此作富西狭颂笔意,书法古朴劲健,取中锋行笔,意楷形,既严劲又灵动。
广东肇庆七星岩是岭南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以石室为中心,旁有七岩列峙如北斗状故名。历代文人谪宦,途经端州,无不为这一方山水吸引,来此寻胜盘桓,吟咏赋诗,摹刻岩壁之上,自唐迄今,形成了岭南少见的大规模摩崖石刻群,素有“千年诗廊”美誉。
石室岩洞口外东侧石壁有李开芳在广东任按察司副使时所书“泽梁无禁,岩石勿伐”八字隶书,款为“总督两广军门戴凤歧题,万历廿七(1599)年八月廿六日副使李开芳书"。(图6)这一方题记为政府告示,当年由于星岩的白端石被大规模开采,粤督戴凤岐为保护七星岩山体,遂于石室岩洞外立此八字告示,严令禁止开采白端石。告示由副使李开芳书写,楷书骨力雄强,富含隶意。
以上三处石刻,其创作时间从先到后,随着作者年龄的增长,字体有着变化,到稍晚的“清源”二字,已透露出独特的风格。李开芳为泉州本地留下不少宝贵的墨宝。其思想品德更是一笔宝贵的遗产,激励着后人。
江西上饶弋阳县信江南岸的龟峰,徐霞客曾赞叹云:“盖龟峰峦嶂之奇,雁荡所无。”因“无山不龟,无石不龟”而闻名。虽然有幽美的景色,有“雁荡所无”的峦嶂之奇,但这个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中国丹霞”的组成部分,却知者甚少。李开芳任江西布政使时,游龟峰,写下《游龟峰》七绝草书,泐石龟峰(图7)。(顺便提一下,该草书石刻有人误为是太平天国将领李开芳所书。)
以上四件作品,为摩崖石刻。
现可见到的墨迹有跋赵孟頫临《东方朔画赞》册页(图8),款:“万历四十五年(1617)丁巳孟夏念五日师俭堂主人伯东芳手跋。"
作者时年七十三岁。此作行草,书法结体在带章草笔意,继承赵孟頫的元代新书风,略有宋
克章草笔意,自然天成。
草书李白诗《独酌》(图9):
“春草如有意,罗生玉堂阴。东风吹愁来,白发坐相侵。独酌劝孤影,闲歌面芳林。长松尔何知,萧瑟为谁吟。手舞石上月,膝横花间琴。过此一壶外,悠悠非我心。”款:李开芳。钤白文方印 “李开芳印”、朱文方印“还素”。
李开芳的绘画是偶然兴至而为,因此传世作品极少。现仅能见的一幅是水墨《石》图(图10),整幅画一顽石,顶天立地,草书从左到右绕石题:“匪雕匪琢,乃合昊朴。为氤为氲,与道合真。是分是循,抑亦观物理而图新者欤?”款:李开芳。钤白文方印“李开芳印”,朱文方印“还素”。
米万钟(1570—1631)有石铭:“匪雕匪琢,乃合昊朴。为氤为氲,与道合真。是分是循,抑亦观物理而图新者欤?"
不知李开芳此幅题石是抄米万钟《石铭》,抑或米万钟抄李开芳之作。但李开芳此画确能画出石之骨格苍劲拙朴未雕刻的天性,没有人工的痕迹,体现大朴不雕顽石之美。
其题画草书与《草书李白詩<独酌>》、江西龟峰山草书诗摩崖石刻等两幅草书的书风一致,但皆无具体年款,未能知道具体创作时间。
前引汤显祖论及李开芳书法尝说 “常笔后而意先。”观其草书,确有此意。
纵观历来论者,总结李开芳书法,应是篆书写得最好,隶书比篆书略逊。但今未能见其篆书,从隶书及楷书中,也可约略想见其篆书精妙。草书在其整体的书法艺术中,是最逊色的。但其草书以飞动而劲健的笔画、富于变化的字形,酣畅而充满灵性。结体上下盘旋,率意自然,结体敬正相间,也气势淋漓,随意挥洒,深得烂漫天真之趣。
晚明个性解放思潮对书法产生很大的影响,使得晚明书坛异军突起,这是继元代回归晋唐书风之后,书法史上的又一次重大变革,代表人物有徐渭、董其昌、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王铎等。
李开芳当亦有一席之地。
(作者系广东省揭阳市云路中学教师)
注释
【1】台海网2013年5月3日讯(海峡导报记者宋军营)。
2025-01-11 16:50:09
2025-01-11 00:28:56
2025-01-11 00:26:41
2025-01-11 00:24:25
2025-01-11 00:22:10
2025-01-11 00:19:55
2025-01-11 00:17:39
2025-01-11 00:15:24
2025-01-11 00:13:09
2025-01-11 00:10:54
2025-01-11 00:08:39
2025-01-11 00:06:23
2025-01-11 00:04:08
2025-01-11 00:01:53
2025-01-10 23:57:23
2025-01-10 23:55:08
2025-01-10 23:52:53
2025-01-10 23:50:37
2025-01-10 23:4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