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告:“梦100×黑执事”联动活动「梦执事~那位执事、来航~」
2024-11-25 12:42:06
“天下第一鬼手”王保和名不虚传,婉拒富婆,传习后辈
有着号称“鬼手”之称的魔术大师王保和出生在河北杂技之乡吴桥,祖辈都是以杂技为生,是一个杂技世家。其曾祖父就是当年名震京城的“天桥八大怪”之一的杂技师王玉林。
王保和出生在1944年,在家排行老三,有一哥一姐。三岁时候,母亲去世,无奈之下就开始出来跑江湖,随处漂泊,四处为家。年幼时王保和所有的家当用一个扁担就可以挑走,经常捡木柴做饭,晚上没地方睡觉,还住过“鬼庙”。
在以前的年代,杂技被认为是下九流的行当,穷的不行的人逼不得已才会去做杂耍,都是为了混一口饭吃,不让自己饿死。王保和一开始因为年纪小,功夫火候还不到,工作就是捡别人扔在地上的赏钱,常常有小混混出来捣乱,故意踩着他的手不放,这时候都是父亲过来帮他解围。
6岁的时候,王保和就开始和父亲学缩骨功,以前的功夫需要下很大的力气,吃很多的苦头。缩骨功需要把身上的骨头关节一个个的掰开,然后再复合,需要重复四五次,才能让骨头关节更灵活,将身体“缩小”。这需要承受巨大的痛苦,王保和经常痛的眼泪都止不住,这时候父亲就会骂他,这点苦都吃不了,以后怎么吃杂技这碗饭?
王保和表演缩骨功
1951年,王保和回到吴桥,开始自己组织班子演出。
1958年,他加入了吴桥马戏杂技团,成了一名正式的杂技演员。
30多岁时,王保和正式接触他的成名绝技“三仙归洞”,从小就吃苦耐劳的王保和勤加苦练,再加上自己的聪明悟性,很快就从父亲名下出师了,练得一手人人称赞叫好的“鬼手神功”。
杂技有个三分技艺,七分口才的讲究,就是不仅仅要功夫底子好,嘴皮子更要溜,要能说会道,不然谁来看你的表演?就更别提向观众要赏钱了。多年辛苦的学艺生涯和舞台经验使王保合不仅练就了一身绝活,嘴皮子也更溜了。为了让节目更好看,就要制造更多的桥段,抓住观众的猎奇心理。“不怕胡说,就怕不说。”一个小小的魔术,别人两三分钟可能就完事了,他却可以演半个多小时,连说加比划,观众时而爆笑,时而因好奇而蠢蠢欲动。
三仙归洞
1992年,王保和的命运发生了改变,省慰问团来吴桥考察,王保和在他们吃饭的时候表演了自己认为并没什么特别的“三仙归洞”。没想到,竟一炮打响。领导都被他的技艺震住了。从此,王保和一发而不可收,越演越红。
1999年,河北省文化厅组织到香港演出,王保和被邀请参加表演,香港特别行政区长官董建华也在现场观看。他出神入化的表演让董建华吃惊不已,称其为“鬼手”。所谓 “三仙归洞”只需要两个小碗、三个小球和一双筷子。他把两个球分别放进两个小碗,一个捏在手中,让大家猜两个碗里各有几个球,不管大伙怎么说,揭开小碗后数目总是不对,依靠的就是自己手型变化快。
三仙归洞
有个值得一提的小插曲,在香港表演时,一位富婆对王保和一见钟情,每逢演出她必到,看后还要请王保和吃饭。王保合婉转地告诉她自己有老婆孩子,可富婆倒是直言豪爽,说希望他能留在她身边,不结婚也行,还可以给他老婆每月1万港币的补偿费,老王没同意。
2003年,王保合上中央电视台风光了一把。表演的依然是“三仙归洞”,欢迎程度依然不减。在大家好奇其秘诀的情况下, 坦言到这和平时的苦练是分不开的,台上一分钟,台下10年功。关键是要手快,没有别的秘诀。”
三仙归洞
如今王保和已经73岁了,他的三仙归洞传给了儿子,已经能够独当一面。但是缩骨功因为没人能够承受那样的辛苦,就要面临失传的境地了。
2024-11-25 12:42:06
2024-11-25 12:39:51
2024-11-25 12:37:36
2024-11-25 12:35:21
2024-11-25 12:33:05
2024-11-25 12:30:49
2024-11-25 12:28:34
2024-11-25 12:26:18
2024-11-25 12:24:03
2024-11-25 12:21:48
2024-11-25 12:19:33
2024-11-24 20:10:10
2024-11-24 20:07:55
2024-11-24 20:05:40
2024-11-24 20:03:25
2024-11-24 20:01:10
2024-11-24 19:58:55
2024-11-24 19:56:39
2024-11-24 19:54:24
2024-11-24 19:5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