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特曼实力最新排名,奥特之王宇宙最强,雷杰多第二,诺亚呢?
2024-11-13 17:08:52
国产四代机之争,歼-20缘何能够战胜雪鸮
大家都知道在我国第四代战斗机的早期研发中,成飞的歼-20曾经与沈飞的“雪鸮”展开激烈竞争,最终以歼-20完胜告终。
据公开报道,“雪鸮”是一种三翼面布局战斗机,具有鸭翼、机翼和尾翼三幅翼面。据说该机的机动性是当年所有方案中最好的,结合双三角翼、加莱特进气口和外倾双垂尾后,不使用推力矢量就能获得65度的可控迎角,在设计上是有自己可取之处的。
那么这种三翼面战斗机为何会输给歼-20呢?
许多军迷的第一回答可能是“雪鸮”的三翼面布局不利于隐身,其实这个答案并不可观也不准确,因为三翼面布局在最重要的前向隐身上其实和歼-20一样,都会受到鸭翼的困扰,隐身劣势论站不住脚。
讨论“雪鸮”为何落败还要从我国四代机的研发目标入手,根据我国所处的战略环境,四代机必须是一种具有远程战略制空能力的隐身战斗机,其主要设计对手是F-22。
这就需要国产四代机能在弹舱内容纳下PL-15这样的远程空空导弹,为了获得射程优势,该弹这尺寸上比西方同级产品大,这就意味着飞机需要一个大型弹舱。因此相对于速度和瞬时机动性,航程和弹舱尺寸将成为国产四代机的更重要的评价标准。
针对上述假定的设计要求,歼-20和“雪鸮”采用了不同的解决方案。歼-20在设计上采用了成飞拿手的鸭式三角翼布局,机身设计为设置较大型的机腹弹舱进行了优化。
而“雪鸮”由于采用了三翼面布局,导致其前机身较长,进气口在机身上的位置相对靠后,留给机腹弹舱的空间就很有限了,必须见缝插针地布置在进气口、发动机和主起落架之间。因此为了保持较大型机腹弹舱,该机唯一的解决方案就是拉长飞机。虽然没有具体数据,但现在普遍认为“雪鸮”的长度已经相当于苏-47“金雕”,接近23米,相比之下歼-20仅20米出头。
机身加长让“雪鸮”付出了极大代价,在发动机与歼-20相同的情况下,“雪鸮”的机身每加长一分就意味着该机的重量增加,机身结构更加复杂化,推重比降低,最终使其相对歼-20的瞬时机动性优势化为乌有。沈飞显然在研制“雪鸮”的过程中受到俄式高机动理论的很大影响,一位追求高机动而忽视了在隐身/航程/弹舱/发动机上的权衡。
因此在竞争中,在权衡设计上做得更好,研制风险也更低的歼-20获得了最后胜利。
2024-11-13 17:08:52
2024-11-13 17:06:37
2024-11-13 17:04:34
2024-11-13 17:02:06
2024-11-13 16:59:50
2024-11-13 16:57:34
2024-11-13 16:55:19
2024-11-13 16:53:03
2024-11-13 16:50:47
2024-11-13 16:48:32
2024-11-13 16:46:16
2024-11-13 16:44:00
2024-11-13 16:41:45
2024-11-13 16:39:29
2024-11-13 16:37:13
2024-11-13 16:34:57
2024-11-13 16:32:41
2024-11-13 16:30:25
2024-11-13 16:28:09
2024-11-13 00:15:04